目前出口电商的卖家可划分为三个群体:第一个群体是品牌商,主要专注于建立自主品牌;第二个群体是跟品牌商完全相反的渠道商,主要按市场的脚步走,市场上什么好卖就卖什么;第三个群体是在品牌商和渠道商之间徘徊的卖家。

行业演变

何谓品牌商?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不少“小而美”的企业。“小而美”有两个关键字,“小”和“美"。“小”和“美”我们都可以用不同的维度来定义,“小”的话,有些人会认为“小”就是规模小、人数少或者产品线集中。而对“美"来说,定义就很广了,例如利润高、单位产出高等。对于小而美来说,我个人的观点是“小"并不只代表规模小,而是产品线的精简;而“美" ,我认为是它单位产出高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小而美” ,这是相对来说比较专业的定义。

给大家讲一下行业的演变,过去,在国美、苏宁以及天虹等企业没出现之前,零售商家都在自己家门口各种家庭开的小店或者家族开的小店中出售商品,而当京东、苏宁这样的卖场出现以后,大家就开始在卖场里面派件。换一个角度来说,我们现在做的eBay亚马逊以及后面兴起的平台,相当于一个大卖场,这些大卖场里的商家,其实就相当于我们这种正处在行业里的人,而对于我们未来“想生存,且到底能够生存多久”这个问题来说,我觉得“小而美”的企业在未来应该是具有强大生存实力的。

简单来说,早期像摆地摊,什么好卖卖什么,尽量把中间的差价赚取到就可以有存活空间。现在必须有自己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或者销售渠道的核心竞争力,要不然仅仅靠转手的买卖关系想持续发展,难度很大。

说到“小而美”企业的发展空间,我觉得未来会有很多大型的商场、线上的大平台出现。2010年我开始专注于做美国本土市场,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在美国像eBay亚马逊这种平台上本土电商绝对多于50%,在未来可能会更多。在整个美国市场里面,本土电商主要分三个层级,第一个是在平台上经营的电商,第二个是线下大型的零售商做线上补充。如沃尔玛、Best Buy等,第三个是垂直的直营网站。这三类基本上是7.2: 1的比例。

整个电商行业绝大部分的销售额来自于平台电商。所以作为平台电商来说在平台上一定会有大量的商家共存,不可能让一个商家变得特别大。最核心的问题是我们所处的是什么样的行业?我们所处的是中国外贸出口的大行业,这个行业一年有超过13万亿人民币的总产值,并且还有一点,中国的商品制造比重占到全球的60%~70%,甚至在某些领域,比如服装、家纺这些行业占的比重更高。

(本文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连连国际赞同其观点和立场)